铁路规划(贵州铁路规划) - 鸿海伟业生活资讯网

本文目录一览:

  • 1、全国高铁或将迎来第二波“降速潮”,成渝地区新规划铁路何去何从
  • 2、2021广西高铁规划线路是什么?
  • 3、新时代铁路规划纲要出炉,2035年高铁将达到什么目标?
  • 4、现在国家对铁路是如何规划和控制的?
  • 5、铁路建设的流程
  • 6、国铁集团规划:2035年建成约20万公里全国铁路网

全国高铁或将迎来第二波“降速潮”,成渝地区新规划铁路何去何从

序: 3月15日, 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部分地区存在片面追求高标准、重高速轻普速、重投入轻产出等情况,导致铁路部门面临经营压力较大、债务负担较重等问题;

《意见》还对高铁建设标准作了进一步明确,目前 全国正在申报的绝大多数铁路都很难达到高配置条件,由此可见,“十四五”期间,全国高铁或将迎来第二波“降速潮”。

去年底,小小生就在《 铁路建设门槛再提,国家发改部门近期连续吹风指向几何?

》一文中表达了高铁建设将突出“经济性”的观点 ,那么经济性究竟与铁路全面降速形成什么关联呢?我们往深里看。

我们都知道之一波高铁降速是“十二五”末期,其原因更多是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通过“十三五”整整5年的建设推进,特别是随着“八横八纵”高铁网的实施,全国高铁建设突飞猛进,高铁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精准把控,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波高铁“降速潮”却悄然来袭。

1. 铁路负债保持平稳。 我国铁路建设大概 经历了国家全面兜底、国地比例出资、国地社共同参与三个阶段 ,铁总/国铁集团的出资比例逐渐呈现下降趋势,这与铁路高昂的负债存在紧密联系。据统计, 我国铁路负债总计超过5万亿,大概相当于河南全省一年的GDP , 继续提高铁路负债,不利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而各地因盲目上马高规格铁路造成沉重负债压力也并不是国家主张的方向。

2.铁路建设成本把控。 从建设成本看,据世界银行发表的一份关于中国高铁建设成本报告指出, 中国高铁的加权平均成本为:时速350公里的高铁项目1.29亿/公里,时速250公里的高铁项目0.87亿/公里,350规格比250规格建设成本高近50%。从运行成本看,普通350KM/H的高速列车一列(8编组)造价约1.9亿,通250KM/H的高速列车一列(8编组)造价约1.3亿,单位成本350规格比250规格要贵45%以上。

3.回报比例差异。 一般地, 350规格高铁列车能耗比250规格列车高约1倍, 这也是票价差异的重要原因。目前, 350规格高铁票价比250规格票价大约高0.15元 /公里,在具备一定高铁 *** 密度的地区,出行成本差异将分散旅客运输量。 目前除了京沪高铁等极少数铁路保持了盈利状态外,绝大多数铁路都还处在亏损的状态下,需要 *** 和其他途径给予补贴。

在这样一些综合原因主导下, 高铁“降速潮”来袭只是时间问题 。

1.基本原则。 《意见》要求, 严格控制建设 既有高铁的平行线路,既有高铁能力利用率不足80%的,原则上不得新建平行线路。 新建铁路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规划实施, 规划内项目不得随意调整功能定位、建设时序和建设标准,未列入规划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开工建设 。

2.实施标准。“ 规划建设贯通省会及特大城市、近期双向客流密度2500万人次/年以上、中长途客流比重在70%以上的高铁主通道线路,可采用时速350公里标准。规划建设串联规模较大的地级以上城市、近期双向客流密度2000万人次/年以上、路网功能较突出的高铁线路,可预留时速350公里条件。规划建设近期双向客流密度1500万人次/年以上的高铁区域连接线,可采用时速250公里标准。规划建设城际铁路线路,原则上采用时速200公里及以下标准。 除此之外,规划建设 中西部地区路网空白区域铁路新线一般采用客货共线标准 。有关单位要加强对客流密度等技术指标的论证审核,对数据造假等行为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由此可见, 新规划建设铁路必须遵循铁路总体规划,申报铁路项目需要考虑路网密度、客流密度等问题 ,且数据必须经过更严格的论证审核,打擦边球之类的方式就不要来了。

因涉及太多新规划铁路,这里重点分析三条已经纳入国家中长期高速铁路网和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铁路项目。

1.绵遂内高铁。 我们普遍认为,高铁标准分为时速25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根据国家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图, 绵遂内是作为区域连接线、城际铁路运行标准规划的,主要承担四川省川北与川南区域的互联互通作用 ,并不具备国家高铁网的通道功能,因此设计时速不会太高。

其实最近川南城际铁路改名为绵泸高铁就基本上定格了这条铁路的规格, 基本可以确定绵泸高铁绵遂内段更高按照时速250公里设计,且很难预留提升空间 。

2.泸遵铁路。 其实很多泸州、遵义以及这条铁路规划沿线的朋友更希望叫他泸遵高铁或蓉遵高铁,四川省、贵州省“十四五”规划也有相应的表述,更是按照时速350公里进行申报,但是 我们套用《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的建设要点 ,这条铁路没有纳入国家中长期高速铁路网,

仅仅纳入了国家铁路中长期铁路网 , 根据“规划内项目 不得随意调整功能定位、建设时序和建设标准”可以初步确定此条铁路基本上与高铁无缘 ,也就是时速不会超过250公里,更多可能是采取时速200以下的快铁标准承担城际运行功能,不考虑200客货混的原因在于西部宜陆海新通道已经承担了货运功能,重复建设的可能性太小。这里有朋友可能会质疑,为什么国家提出了新的铁路规划建设要求后,四川和贵州还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规划建设时速350公里的泸遵高铁呢?这是因为时间差异的问题, 两省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在《意见》出台之前 ,其实不难想象《意见》出台的目的,除四川、贵州外绝大多数省市在十四五铁路规划中都是能拔高的拔高,350公里时速的铁路比比皆是,也 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意见》的紧急出台,为国家铁路“十四五”规划的高质量实施提供了指导意见 。

3.宜西铁路。 宜西铁路面临着与泸遵一样的命运,之前规划时速350公里的宜西攀高铁和攀昭货运铁路实行客货分离的美好愿景面临着搁浅的风险,同样 纳入国家铁路中长期规划的宜西铁路,原来规划等级并不高,是作为客货混功能进行设计的 ,不过由于该条铁路还承担了连接泛亚地区,加强与东盟贸易往来的通道功能以及凉山州部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时代背景,在最近几年提得比较多。 这条铁路能不能高规格实施还是要看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在东南亚、南亚的合作程度, 相对来讲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变数。

2019年8月国家铁路集团就 《中长期铁路规划2020-2035》征求地方 *** 意见 ,明确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海南省、成渝地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四个专项规划的铁路将纳入该规划内容。 有消息称,《新时代中长期铁路规划2020-2035》或将 把“八纵八横”调整为“十纵十横”或“十二纵十二横”高速铁路主通道 。( 这种说法有待考证,以最终官方出台版本为准! ),在当前 国家实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新的高铁主通道是否将承担起“带路”对外贸易功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创新实践 还很难说得清、道得明,而 一旦发生战略延伸,宜西攀大丽——皎漂港或许就会成为新的一条横向通道。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欢迎理性留言讨论!

2021广西高铁规划线路是什么?

2021年1月召开的2021年全区交通运输工作视频会议明确,2021年广西将全力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铁路方面,力争开工合浦至湛江高铁等6个项目,续建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等9个项目。

1、合湛高铁

新建铁路合浦到湛江线位于北部湾腹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交界的南部沿海地区北海市和湛江市。线路西接既有邕北线,东至湛江枢纽与茂湛铁路及规划的广湛客专、湛海客专等连通,中间分别预留玉北城际、贵北城际等规划线路的衔接条件,并以联络线连接既有邕北线北海站。

2、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

贵南高速铁路是衔接“一带一路”陆路南北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建成后,将与成贵、贵广高铁、渝黔高铁等共同构成川渝黔及西北地区至华南沿海地区间旅客交流的快速铁路通道,形成川渝黔及西北地区与南宁、北部湾、粤西、海南及东盟国家等地区旅客交流的便捷主通道。

扩展资料

5年时间广西综合交通网突破14万公里:

5年来,全区交通运输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加速成网,基本实现“高铁市市通、高速县县通、民航片片通、内河条条通”;5年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6000亿元,综合交通网总里程突破14万公里。

1、去年,广西交通强国试点迈出实质性步伐,5项交通强国试点工作任务获交通运输部批复。

2、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再创历史新高,完成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780亿元,同比增长34.7%。

3、重大项目建设刷新多项纪录,全年建设高速公路项目54个4765公里,创广西高速公路年度建设里程史上之最。

4、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铁路相继开工建设。

5、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项目纳入国家发展规划。

6、玉林福绵机场建成运营,填补桂东南地区民航机场空白。

7、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增长迅猛,去年共开行班列4607列,超过前3年总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今年广西计划新开建33条高速、6个铁路项目

新时代铁路规划纲要出炉,2035年高铁将达到什么目标?

根据《纲要》显示,我国计划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运营里程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涵盖7万公里左右,并实现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全国将再次缩短出行时间,不会再将时间浪费在高铁上,更是形成1-3小时的达到时间,加快高铁运行速度提高出行效率。同时,《纲要》还提出,到2035年将让高铁覆盖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此后会以建设高铁网为主要建设目标,优化和提升沿江高铁主通道。

在此基础上,《纲要》还对现代化铁路网建设提出规划。预计铁路网将形成内外互联互通的建设路线,省会连通县域覆盖枢纽衔接,再加上 *** 智能化智慧升级,为铁路网注入新的动力和血液,到2050年更是可建成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如果可以实现,也就是说到2035年我们出行将更加智能方便,而且全国各地,大到省会小到地域枢纽,皆可乘坐高铁,安全快捷省去了很多麻烦。

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到智能高铁的建设,其中包括建立BIM技术标准体系,勘察多源数据融合等,同时未来也会推广电子客票技和刷脸核验多样化服务,来打造更健康高效的乘车环境,绿色技能的智能客站。这样做一方面可提升核查效率,减轻乘务人员的压力,另一方面还减少了出错几率,维护乘坐人员的合法权益,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越来越智能化。

目前,我国的铁路建设已经处于世界前列,再加上不断提升与优化,相信到了2035年这些建设目标都会有序进行,特别是智能化的管理方式,真的很值得期待一下。

现在国家对铁路是如何规划和控制的?

一、“九五”期间铁路工作的基本情况 “九五”期间铁路建设创造历史更好水平。全行业预计完成基建投资2460亿元,比“八五”增加一倍。全行业完成新线辅轨5700公里,其中地方铁路完成新线辅轨680公里。增建复线辅轨4100公里,既有线电化4300公里,到200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可达6.8万公里,比“八五”末期增加6000公里,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增营业里程最多的五年。 “九五”期间铁路运输经营取得新突破。五年累计发送旅客47.89亿人次;完成旅客周转量19078亿人公里,比“八五”增长14.7%;发送货物79.91亿吨,完成货物周转量64091亿吨公里,分别比“八五”增长3.3%和7.4%。国家铁路运输收入五年累计为4615亿元,比“八五”增收1922亿元,增长71.4%,年递增11.6%。“九五”期间,铁路运输实现“止跌回稳”和经营实现“扭亏为盈”。这五年中,旅客周转量逐年上升,旅客发送量1998年止跌回升,货物发送量、货物周转量和换算周转量均在1999年止跌回升。铁路旅客运输在现代化运输比重(不含远洋)在1999年回升。全行业于1999年提前一年实现扭亏为盈,一举摘掉连续五年亏损的帽子。 为扩大运输市场份额,在既有铁路实施提速战略,取得重要成果。为努力适应市场需求,中国铁路于1997年4月、1998年10月和2000年10月,先后3次在既有线实施提速。广(州)深(圳)线旅客列车更高时速已达200公里;京广、京哈、京沪三大干线旅客列车更高时速已达160公里。初步建成了“四纵”(京哈、京沪、京广、京九线)“两横”(陇海、兰新和浙赣线)的干线提速 *** ,提速线路近万公里。同时,推出了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如:“夕发朝至”、“朝发夕归”、“行包专列”、“五定班列”等各类列车,优化了资源配置,改善了服务质量,提高了运输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铁路改革稳步进行。中国铁路实行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和合资铁路并存、以国家铁路为主的经营管理。铁道部是全国铁路的 *** 主管部门。目前,从事国家铁路运输的企业有哈尔滨、沈阳、北京、呼和浩特、郑州、济南、上海、南昌、柳州、成都、昆明、兰州、乌鲁木齐铁路局和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按照政企分开和精干主业的要求,铁路建筑施工、机车车辆等五大总公司与铁道部脱钩,走向市场,自主经营,打破了中国铁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一统”封闭体系;运输企业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把铁路局作为市场主体,调动了企业面向市场,开拓经营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加大减员增效的力度,最近3年结构性分流人员70万人,铁路运输企业减员30万人。国家铁路企业现有员工240多万人,其中约150万人从事铁路运输。 铁路科技工作闯出新路子。在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列车提速技术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型机车客车的批量生产、大型养路机械的普遍推广、速差式多信息自动闭塞设备的运用,为全路持续提速奠定了基础。客票发售和预售系统基本建成,在700多个车站、7000多个窗口实现计算机联网售票。运输安全装备普遍得到改善,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微机联锁和电气化集中微机监测设备、红外线轴温检测装置、道口安全报警装置等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运输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铁路对外开放出现新局面。“九五”期间,全路进出口贸易合同额达20亿美元,其中出口11.4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等外经业务合同额达30亿美元,营业额完成17.8亿美元。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了218家中外合营企业。对外客货运输进一步发展,完成口岸进出口运量5000万吨,完成过境集装箱运量11.3万标准箱,分别比“八五”增长30%和5.6倍。 二、“十五”铁路工作的基本思路 “十五”期间,中国铁路将按照国家“十五”宏伟蓝图,从进一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抓住实施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依靠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促进铁路的发展。 在建设上,要继续扩大路网规模,加快西部铁路建设,强化“八纵八横”(“八纵”:京哈通道、东部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九通道、京广通道、大湛通道、包柳通道、兰昆通道;“八横”:京兰通道、煤运北通道、煤运南通道、陆桥通道、宁西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西南出海通道)的路网主骨架,加快西部地区铁路建设,优化路网结构,提高运输能力和质量。 在改革上,要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并依据重组运输企业,引入竞争机制,构建市场主体的思路,从组建自我经营、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运公司入手,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铁路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使 *** 、企业、市场的关系真正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轨道上来。 在运输上,要进一步调整运输结构,改进运输组织,不断开发运输新产品,使铁路成为高效、快捷、安全、舒适、便利、经济的运输方式。 在科技上,要加强技术创新,加速技术升级,围绕信息化建设、既有线提速和高速铁路等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加快实现铁路现代化,努力塑造21世纪中国铁路产业的新形象。

铁路建设的流程

铁路建设程序包括立项决策、设计、工程实施和竣工验收。

1、立项决策阶段。依据铁路建设规划,对拟建项目进行预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建议书;根据批准的铁路中长期规划或项目建议书,在初测基础上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按国家规定报批。

工程简易的建设项目,可直接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2、设计阶段。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定测基础上开展初步设计。初步设计经审查批准后,开展施工图设计。

工程简易的建设项目,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直接进行施工图设计。

3、工程实施阶段。在初步设计文件审查批准后,组织工程招标投标、编制开工报告。开工报告批准后,依据批准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建设工期和投资,按照施工图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组织建设。

4、竣工验收阶段。铁路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全部竣工或分期、分段完成后,按规定组织竣工验收,办理资产移交。

铁路建设

铁路建设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铁路建设市场。铁路建设项目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物资、设备等采购,应当依法进行招标投标。

铁路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铁路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不受地区或部门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限制或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具备相应资格的企业或其他组织参加投标,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招标投标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招标的铁路建设项目化整为零或以其他任何理由规避招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铁路建设管理办法

国铁集团规划:2035年建成约20万公里全国铁路网

近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出台《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中国铁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到2035年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网,到2050年建成更加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

《规划纲要》由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三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总目标,11大板块39项重点任务及4方面的保障措施。国铁集团发展和改革部副主任丁亮指出,制定《规划纲要》,鲜明地提出铁路先行的目标和方向,是要铁路在新时代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等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

丁亮强调,到2035年,将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网,铁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运输服务供给品质一流,形成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健全有力。经营管理水平、现代治理能力位居世界前列,铁路绿色骨干作用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全面增强。丁亮表示,到2050年,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现代化铁路强国,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为实现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发展目标,《规划纲要》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建设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发展自主先进的技术装备体系,创新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供给,提升经营实力及持续可靠的安全发展水平,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能力,发挥节能环保的绿色铁路优势,拓展互利共赢的开放合作空间,突出高水平科研人才、高技能产业大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等11个方面工作任务。

丁亮介绍,《规划纲要》同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实施保障措施,一是坚持党对铁路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铁路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是积极落实支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三是深化路地合作,形成强大合力;四是强化组织实施,确保落地见效。

我国铁路网规模和质量、技术装备水平、运输安全水平等重要指标进入世界前列,具备了进一步当好先行和由大迈向强的内在条件和现实基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所副所长梁栋介绍,我国路网规模持续扩大,路网结构不断优化,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4.1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高铁里程3.6万公里,居世界之一。先后建成了700多座高铁客站、126个一、二级铁路物流基地,形成了以铁路客站为中心的综合客运枢纽和以铁路物流基地为中心的综合货运枢纽。

随着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服务品质不断提升。2019年铁路客、货运发送量分别达到36.6亿人次、43.2亿吨,开发“丝路快车”“熊猫专列”等主题旅游列车产品,组织开行81对公益性“慢火车”。同时,推出并完善 *** 购票、自主取票、在线选座、站车Wi-Fi等便民利民服务,互联网售票比例超过80%。高铁+共享汽车、高铁+旅游、空铁联程联运等新业态模式涌现,“高铁极速达”、高铁“顺手寄”等高铁快运服务推出。

梁栋介绍,在自主创新能力上,我国已成功研制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时速350公里长、短及17辆扩大编组动车组、高寒动车组和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投入运营。2019年底正式开通的京张高铁成功应用线桥隧和客站智能化施工技术,实现了基于BIM的工程施工信息共享和建设全过程管理。

梁栋表示,目前我国在世界5大洲的数十个国家有铁路合作项目,其中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泰铁路、匈塞铁路等已开工建设。中欧班列快速增长,可由我国70个城市到达欧洲21个国家的70个城市,第23次铁盟亚太区全体大会、2017中国— *** 国家博览会高铁分会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

在铁路安全保障和绿色发展水平上,我国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事故率和交通死亡率均处于较低水平,2018年,我国铁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为0.199人/10亿换算吨公里,远低于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铁路绿色取得成效,2012~2019年,电力消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从34.1%上升至65.5%,油类消耗占比从38.1%下降至23%,煤炭消耗占比从24.4%下降至2.5%,污染物排放量逐年降低。

到2035年,现代化铁路网率先建成,到2050年,建成更加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丁亮表示,围绕《规划纲要》这个战略目标,国铁集团将以构建现代高效的高速铁路网,形成覆盖广泛的普速铁路网,发展快捷融合的城际市域(郊)铁路网,构筑一体衔接的现代综合枢纽为重点,打造世界一流的铁路设施 *** 。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技术、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成熟应用,国铁集团正在依托青藏铁路组织研发新型列控系统。国铁集团工电部通信信号处主管莫志松提出,该列控系统通过采用北斗定位替代传统的轨道电路,利用5G技术研究实现列车与列车间的直接通信。新型列控系统实现一批车出站加速、另一批车到站减速,电能内部循环利用,理论上人均百公里能耗可降低30%左右。

国铁集团客运部客运营销处主管强丽霞提到,依据《规划纲要》运输服务供给品质一流的目标,国铁集团将依托现代化铁路网,提高客运服务供给品质,形成全国1、2、3小时通达的高铁出行圈。主要城区市域(郊)1小时通达,如京津冀区域北京到天津、雄安间,长三角区域上海到苏锡常间。城市群内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如京津冀区域北京到石家庄间,长三角区域上海到南京、杭州间。相邻城市群及省会城市间3小时通达,在各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其它省会城市间,打造城市群综合交通网主骨干。

针对《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智能高铁率先建成”这一目标,国铁集团科技和信息化部网信安全总监张伯驹表示,未来,中国铁路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在工程建造领域,突破BIM+GIS关键技术,实现全线、全专业、全过程工程建设精细化管控,铁路工程管理平台广泛应用。在技术装备领域,研制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在运营服务领域,全面推广电子客票技术,实施刷脸核验、候补车票等多样化服务,努力打造管理高效、绿色节能的智能客站。

铁路规划
曲佑良
上一篇:暂住证如何办理 - 鸿海伟业生活资讯网
下一篇:控制中心在哪里 - 鸿海伟业生活资讯网